1.新闻来源一般在哪里?
( J' N5 }* K" J T+ i( N$ P4 Y
3 b& ~3 K0 N9 \4 S1 Y3 t3 f6 x5 Y答:一是各媒体的评论。新闻网站、报刊杂志、自媒体等都经常被作为新闻源,中宣部下属的报刊杂志和网站的官方观点就不要采用了。二是社交媒体的网友评论,包括网络大V、各种微信公众号,以及论坛和新闻下的评论。三是干部群众观点,我们可以在不经意间同身边人讨论一下热点事件,收集群众对中央、对事件的看法。大家往往忽略了身边事和身边人,来自于基层的现象和声音是上级领导非常关注和需要的,一定要注意收集。观点尽量收集到两个或以上,提取中心思想,对观点进行分类,确保在一页以内,篇幅少于500字。 : |* z6 H& F% n# |- r
& o! F# o; F* n) K
2.对于舆情观点只写“舆论认为”、“舆论指出”吗?
5 H$ a$ H/ F5 B
% `# y) J j; z答:观点必须精确到个人和媒体,即要事出有据。不要泛用舆论指出、舆论认为等。 ! x% N* o& P( q# p- C. {% z0 C W
, g9 z3 ]# s! C4 Q& {3.对于意见建议该如何提? & q4 H6 o" \7 w) p5 p
! u8 O; O. p7 V4 I' Y# }# e e" h3 m
答:提对策建议一是角度,要站在党委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来定调子、看问题,对象是向上提、向党委政府提意见建议,不要向下、向群众提。二是方式,要尽量提一些有建设性的、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强和具体的可实施的对策及建议。如果问题比较复杂,也可以是宏观的、方向性的。
4 I3 x/ Q6 J" v# w
" |5 a9 I+ |, M) d9 n3 S; u$ ?9 @4.对于观点的正负面问题该如何把握?
1 Y8 Z7 R" f3 ~4 J. ~3 l/ ^ U$ w% L& n( Q
答:对于任何事情都有正向的一面和负向的一面,我们在写舆情搜集舆情观点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找正面舆情,而错开负面舆情,负面舆情对我们领导决策也有价值,所以负面舆情也要写,但要有理有据,写清原因,讲明理由,如认为某做法不合理,要说出为什么?切忌情绪化的宣泄。
) `4 ~3 ]; P, E; ^+ |5 {2 W3 D8 T/ k. L, J0 I+ u u% E
5.对于影响力不大的舆情是否应该报送?如何选题? 0 C" B% D% L/ q' T$ e$ M
5 A1 ?& `& g: m4 ]& x, e% c
答:对于一些影响面较小的舆情,要少关注。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的舆情和经验做法要多关注。至于如何选题,除要关注国内外大势大事外,应以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国家出台的重要政策、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言行动向、以及在意识形态领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社会舆论为主。 p0 r0 n9 S' H; J
, s0 ~( C* ^0 c6.对于舆论观点,需要举证多少人说法才能成立? : H$ `9 ~2 K/ E" Q) I4 G8 g$ u
" f6 s+ z* [' z/ K
答:没有硬性规定,关键是有理有据有价值,能立得住脚的都算舆论观点。
* F) F7 d' D6 d% P( t* J% a; x1 v5 p6 r
7.对于题目该如何写?现在题目怎么总是徘徊在xxx引关注,舆论认为xxx。Xxx引争议,专家呼吁xxx。Xxx亟待解决,舆论表示xxx等几类上面。
- Q. m g' w" [: y' Q" O4 m, d# I+ h) v' q3 s9 H' M7 ]
答:题目做到简洁明朗即可。只要写清是什么事件及其主要影响即可,不要试图把全部观点都体现在题目中,要精练太长影响效果。 $ [3 a9 Q1 U' z3 _% e: q+ I
/ D$ i0 { o% I1 B8.对于个人观点,应该如何体现在舆情中?
) J0 [7 l5 N }7 A) [. Z0 K' x) L
! J; `3 D) O) _8 X. A- i* n答:对于我们个人或身边人对某件事有一些观点,可以用化名代指,但是所处的阶层一定不要变。比如在座的都是乡镇公务员,体现我们观点又不想写具体姓名的时候可以说是某乡镇公务员小张认为……,既虚化了我们个人的信息,又具体反应了某一阶层的声音,千万不要用“笔者”等代称。另外强调一点:在报送信息的正文时不要出现个人的单位与姓名,可以写在文件或邮件的标题中写清楚、注明白。 G m( t# g4 `" J0 P' o: y
( w, s: ~$ f _5 k# q v
9.舆情综述的来源及形式? ( F6 m6 i- ~% v2 A) x
3 N) B$ W% Z [- C7 y. x4 e
答:舆情综述就是我们把某一事件各方的观点综合在一起,一是讲清楚事件,二是说明舆论热度,三是汇总各方观点。具体的可以看一下群里的范文。强调一点:观点必须要真实,形式上既要反映正面舆论也要反映负面舆论。 , G8 k2 D, }+ V v( _" L/ s
' c9 G4 i7 u' h% s
10.每日报送舆情很容易找个人比较感兴趣的点报送、对于热门和个人之间如何取舍?
$ |3 q, {9 S, F& P
# C( T6 u! b8 P$ E. k' S% _答:报送舆情要明确是为上级领导决策服务的,要有站位和大局观,不能考虑个人对什么感兴趣,要转变思想,摸清民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还要揣测领导的想法和近期的关注点。对于一些事件不要就事论事,要深挖细究,也就是多联系同类事件,深挖背后的原因,尽可能表现出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那些深层次问题。 ( M0 W$ S# C- b7 u' p, q
9 a9 s3 X0 H. E2 J; ^4 E8 F# w11.对于观点内容应该多了好还是少了好? * K7 z, L# r3 m" g" ]0 J4 C
7 F9 o( e6 P' I v6 H$ {
答:观点态度,越精炼越好,必须提取中心思想,最忌原篇摘录。 3 A+ q4 n# i V5 k
7 K$ G3 [4 s) s `( m12.对于基层的舆论态度应该如何体现?
; R" Y& p6 E7 J7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