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安老耿 于 2014-9-24 11:23 编辑
. |, Z- o$ X0 ?, j. ?$ y' }
% o V; H! e, m
' e5 K- R% e. g, i# U: [% f3 F9 {8 @; ]3 I) d# ]$ A1 B
: D: v" v1 I7 m; [' d$ h, E
/ Q% Q' S2 [7 M6 r# v0 f
同学们:
; G4 i( E! h; L 刚才,我讲了《怎样写时评》系列之一:什么是时评?现在,讲第二个问题:时评宜短小精干。 : V) R# D. z$ `2 S/ }% j0 h
这个问题,我结合对《力求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的点评来讲解。
* o. }* R/ U/ N+ M 我先把这篇文章贴上去,然后再作一个简略点评。 & [! c: J% j% M) m$ U* M8 @9 W4 D' t, L
2 Q/ ]* a5 t9 b) I$ q 力求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 ( Y6 ]: u" l! a. o2 D0 Q1 B. Y7 a
作者:247号 甘当小学生
0 Q1 C. N' B8 Z. S
, }: h+ x8 M! n4 e9 s8 I
2 E" f/ z7 O2 k4 y# G. K, ?: ~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首次规定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参与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方式,使其既不失职又不越权。”针对当前土地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规定》充分借鉴和吸收地方成功经验,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进行了归纳和提升,颁布后,各地反响热烈,群情振奋,充满期待。
* ]* n$ [' \/ B2 f! ~( m 《规定》市场配置促节约。各类有偿使用的土地供应应当充分贯彻市场配置的原则,建立一种让土地发挥最佳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机制,通过运用土地租金和价格杠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既要求我们对市场认识的改变,也要求我们管理方式的改变。
" j7 Y6 ?- e. H 《规定》禁限用地促节约。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宏观产业政策,制定《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明令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要求,不符合产业准入条件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一律不予供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同时,明确禁止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价款。
2 s% h6 r. u+ \) } 《规定》刚性约束促节约。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供应工业用地,应当将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非生产设施占地比例等控制性指标纳入土地使用条件。在供应住宅用地时,应当将最低容积率限制、单位土地面积的住房建设套数和住宅建设套型等规划条件写入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 L% u6 C* A ^1 }5 G; L+ d 《规定》盘活利用促节约。国家鼓励土地整治。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对历史遗留的工矿等废弃地进行复垦利用,对城乡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w9 M8 t2 k) A Q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土地是万物之源、民生之本。土地问题始终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全面推进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利用土地,才能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条件。
: x9 h$ e2 v5 @: m
( M: U: x& e% t1 v" s
! y) Z/ w# _/ q) x 老耿点评: 这是一篇解读性时评。解读性时评,是时事评论中的一种类型,往往是紧密配合某个政策的发布,作出迅速、及时的点评,使读者快速了解政策的内容、意义。在发表时间上,有时与该项政策同步,有时在政策发布之后。这篇时评属于后者。 . ]5 r+ e+ ^: D5 c, ]+ O0 p
下面,我再从三个方面具体点评一下:
5 c# b1 s0 Y* [& d- L- O 1、标题醒目,彰显观点。“力求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既是这篇短评的标题,也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者叫主题同时,还回应了社会对土地合理利用的关切。巧用标题彰显观点,还为正文节省了笔墨。假设改为在正文中阐述观点,那就不是一两句话的事了。可谓一举四得。
. @' m& r% R4 M5 p, D6 v 2、段首显旨,简洁明快。这篇时评内容,是解读国土资源部发布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时评分为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最后一段是第三部分。第一段,既交待了写这篇时评的“由头”,又概括地介绍了《规定》的意义、内容、颁布后的反响。 ; E% ?7 a2 g H+ }3 e) v
在第二部分,作者抓住“促节约”这个牛鼻子,仅仅用了四个段落,对《规定》的主要内容,从市场配置、禁限用地、刚性约束、盘活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简洁明快的解读。
/ v( }4 m! _9 l" d( g" C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巧妙地运用四个对偶句子,作为这四个自然段的段首语。你看这几个段首语:《规定》市场配置促节约。《规定》禁限用地促节约、《规定》刚性约束促节约、《规定》盘活利用促节约,既有重复,又有变化。重复之处显主旨,“促节约”;变化之处显措施,简而择要。“《规定》”,用得也很妙,“规定”是名词,又临时化用为“动词”,可谓“惜墨如金”,又见作者的文字功夫,
& p' k5 }) s5 p$ q9 b, Y' o- z1 A' H e" ~% b6 o' f$ x
) H/ \4 T9 M9 R
现在,课间休息10分钟。之后,我点评《也谈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这篇时评。
! R0 U+ _2 ]% m5 M (课间休息10分钟) ( Z( I8 L K* ]* ?7 G9 k
(预告:下次刊载《怎样写时评》系列讲座之三《写时评要“三防”》)
: h; z8 P8 P' t' W' C/ z 长安老耿 $ Q. }& V( \. g; T5 i9 D
2014.7.24草、7.25讲授 ; n% e3 E; Z* l
7.29修改于长安茅庐( `* G7 F9 }; h, ^
0 ]1 S# f- H# ]9 |& I( ~9 B, J
6 h! x; L( i! r: r8 b% R1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