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 U- T2 t" k7 i! U% }& i y/ |% G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1 Q# }6 U- G* @6 |' w. E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 X+ x. t9 C* H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_* M6 P- N; s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0 ~* D, i6 r" w7 X V/ ~! B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 W% [) F* |7 u: A; E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o/ A4 T: v/ b0 C0 X/ C 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U" E' q) l2 P w
1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 P$ _: a& B- q
1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9 D! E2 a: n1 ?; V* L0 c
1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0 G* ]% k6 O/ C' l- ]& v- e6 N5 B 1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 s6 M: y$ A+ O4 {% B# @4 ]/ A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 {2 ~) i9 |" X! p$ ~ 1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s8 P( ^7 I& [* _9 Y) M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 m/ r' C! R9 _, w& q# s 1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H7 U4 r: I- Q& e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 q: c' J6 \8 d, V 2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U/ D4 @% d2 F* \ 荀子名言 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致仕》) 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 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3.学无止境。 14.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5.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6.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7.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8.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9.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20.公生明,偏生暗。 (戚平然)
: E* j9 B/ B: r' T6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