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文写作中,我们要注意提纲的拟定、文稿初步完成后的仔细修改。对此,我们这节着重介绍:公文提纲的拟写、拟写公文文稿应注意的问题、公文文稿的修改,以及公文写作常见的几个形式与段落、层次安排。. f0 a& g, Z; c' o" F. \
第一,公文提纲的拟写:4 F& b; X6 D# |% u7 D0 `) g O/ y
! z5 M9 E r' K- t 拟写公文写作提纲是在明确公文内容的基础上,理顺思路,安排公文整体布局形式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公文的写作目的、公文主旨以及主要内容等,都要在提纲中显示出来。提纲的内容有:0 R" p0 N3 |4 B" D& N
. ~ {7 G2 _3 ?" g( J(1)公文的标题。公文的标题要准确概括该篇公文的主要内容。
1 _6 T5 C& i2 j7 V% H9 i8 e# h/ g3 T, h8 D6 s* t* Z+ X
(2)公文的组成部分。为了维护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完整。除去必须具备的基本组成部分外,还应根据每篇公文的特殊需要正确选取其他组成部分。0 \) `) \: d3 z5 ~3 H
# o$ r/ T- L# o7 f5 c6 d8 v6 p
(3)安排正文各层次的主要内容和合理安排正文的表述顺序。公文正文的次序得当,逻辑性强,可使公文内容紧凑有序,纲目清楚,前后衔接紧密,方便阅读与理解。在安排表述顺序时,要照顾不同公文文种的特点,根据其反映信息的角度与方式以及信息容量的大小而采用不同的排列形式。5 z( w. i2 f* }! D: ?6 K. D% }- z
! m9 |: v- S9 S8 } Z; H1 u
(4)安排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公文正文的各层次、各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要妥善安排,使之相互联接,前后贯通,转折过渡自然,结构严密完整。安排时要根据正文内容和表述方法发生变换,在上下文之间使用关联词,或惯用的承转词组或者句子、句段。; k2 {. v# H( u3 R0 M6 `
: j. |8 y z, V: h" v5 l0 @
(5)安排好公文的开头与结尾。应当根据行文的实际情况,妥善安排好开头及结尾。要特别注意其必要性,切忌无端“戴帽”和“穿靴”。
% o! S! I- r, W1 y9 ^ D+ }9 |
5 d7 c" h/ f2 X+ Y* ~( m9 O- o 公文写作提纲没有什么固定模式,但公文写作提纲有粗细之分。粗一点的提纲,只需写出标题和各层次的主要内容,所用语句也不一定是起草后文稿中的语句,只是“撮辞以举要”。有些内容简单的公文在下笔之前有个腹稿即可。细点的公文写作提纲,应该把大小标题、各层次的主要内容及各层内部的段旨,所用的材料,尽可能详细地开列出来。这样的提纲不只是分条列项,而近乎文章的形式。! `$ o# c0 n, ^6 R3 w7 }& t
) \% K5 Q; H4 {# H/ P. {; {: o 拟定公文写作提纲可理顺写作思路,使公文的构造初步定局,动笔写作时胸中有数,避免丢三落四,前后重复,主次不合理等结构上的问题,也有助于在写作过程中把握写作的意图和目的。公文写作提纲还可以用来征求机关(单位)领导人对公文写作的意见。重要公文的写作提纲拟定以后,要请机关(单位)负责人阅示,以便让领导人对公文写作提出更为具体的意见和指示。有的公文在起草前还要专门安排一次会议,由执笔起草人直接汇报写作提纲,领导班子成员或有关人员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或写作的具体意见。
: O( s5 n$ F- k+ y
' n* p: P7 i8 V4 j0 O8 z第二,拟写公文文稿应注意的问题:8 T' W7 N" w' u
; q3 z& ^# s( S0 } g$ G# w
要按照所列提纲顺序,开宗明义、紧扣主题、拟写正文。写作中注意两点:: [; a5 I! ]9 L- j& V' | i
+ @5 I( g( V0 F3 O; z3 P2 M
(1)要观点鲜明,用材得当。也就是说要用观点来统率材料,使材料来为观点服务。运用材料要能说明问题,做到材料与观点统一。
: O8 W( n' r. }1 q在写作当中,要注意明确观点,用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如果观点不明,令人不知所云。有些文件,只讲观点没有实际材料,就会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据,不易信服。而只罗列材料没有鲜明的观点,则会使人弄不清要说明什么问题,不了解发文的意图,特别是情况汇报、工作汇报介绍。/ J6 s/ f; V$ {7 A
9 v0 c( D& G0 x; w! A
(2)要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
, C" B( A- ]5 l% [# b4 B, I
9 Q3 x* C8 _. Z9 m5 M( L9 ^第三,公文文稿的修改:5 a! f# h8 l( y* \& r
( x9 _3 P5 O! v8 i$ W, u2 U, [# _ 修改公文文稿是起草者对文稿所做的加工和润饰。修改的范围主要包括:深化主旨、审查内容、调整结构、语序、句群,修正语句和标点符号,增删格式项目。公文修改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
6 y1 v. E' j( q- j" x$ n
5 @. s9 j: O1 d, T0 @# {( P一看标题。看标题的事由概括得是否准确,文种使用是否正确。在文种方面常见的错误是相近文种混用,应予特别注意。
( P8 C8 F7 I2 C2 Y( k3 {
, Z' t# m2 S9 I# j' ?二看主旨。公文主旨的要求是正确、深刻、有针对性。在公文主旨方面常见的问题是:看问题不切合实际,或者失之肤浅。主旨的修改是一件大事,除了本着一文一事的基本原则外,必要时还应与机关领导人、相关同志共同讨论,如果原来主旨根本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立新旨。
% T" J. f- D5 f& p3 R, {3 Y' G
. W4 u: c' S1 l+ Y, g4 C4 ~. O三看材料。材料必须根据主旨的需求来选取。修改时主要看材料是否精当、典型、真实、充分。公文材料需要修改的情况有:要更换材料,即改用那些能说明本质问题的典型材料;删繁就简,即把叙述过多的不必写的过程及该概述而用详述的材料全部删去;增添材料,即对事情过程叙述不完整,该说的没说,事实不能全面说明问题的部分,有事实但无理论或政策依据的部分,或有理论但事实不足的部分,这些情况都要添增。而对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认真核实材料而用的假材料,或写错的数字、时间等内容要进行全面修改,做到修改能去伪求真。
9 L h7 r5 B& ?1 C% ?# u4 U; k. a; M, k$ o& G" k6 y
四看结构。结构是为公文主旨服务的。结构有问题,必然影响主旨的表述。修改时主要看层次安排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文种的结构特点,过渡照应是否周全、严密。6 N0 Q; v' b( i$ n7 [; ~8 L% ?
9 H }! X5 B7 ?9 w' _
五看语言。主要是修改不准确的词句,同时删去多余的词句。公文的语言提倡准确、简洁、庄重、朴实、得体;公文的语言反对假话、空话、套话、废话。
" s; j: i! F* r! C& W& Q) z" e. F6 i& k7 p. F
六看标点。正确使用标点能把意思、语气表达清楚。这虽然是小方面的问题,但从这些方面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0 U4 I' c$ W: C/ x& g. Z, Y% F! e
. i! d" e) ~, c1 r C
七看公文的数据项目。公文的数据项目是组成一篇规范性公文的文面格式要求,它体现了公文的严肃性、庄重性。每篇公文所需的数据项目缺少或多余,都会损害公文的执行效用。修改时主要看公文的基本数据项目是否具备,还要看根据该篇公文的特殊需要,应选取的其他数据选取了没有,是否选对。
* d8 L: K4 a) x( k6 }
# Y' R, a* n9 }+ h& c: Z 文章不厌百回改。写文章根本不能落笔便成,通过修改则“瑕可以瑜,瓦砾可以为珠玉”。公文是党和国家机关发布和传达方针、政策,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为了保证公文的质量、发挥公文的工具性功能,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公文的修改。公文修改后还要誊抄印制,然后提交主管领导人和综合办公部门核稿,最后经领导人签发同意就转化为定稿。至此,一篇公文写作就此结束。
2 @, D6 p" Y- I( k0 ^: Q% {
9 ?3 y# O$ N- f) p8 D4 V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