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讲话指出,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优良文风,同时对不良文风进行了批评,引起社会强烈共鸣。时下,仕途之所以会出现不良文风,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干部为官、从政的心态出了问题。不能正确地看待上级与下级、前任与后任、进退与留守等关系,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带有较强传染性的仕途“不端心态”。而其症状则在做报告、写文章、行公文中表现出来,即假话、空话、套话公然流行。
3 W/ O9 ?* n) V4 [9 }5 W8 F( V) C. d7 s' Q) T0 |/ R6 N
1 v$ ] C* ?( U1 f0 g" n* n7 k3 W
! P2 H; o7 l$ W- E' R心态一:调研多走样,“好话”人不怪& z0 g* F. m3 p3 t @
2 ^- L$ H# h+ Q" _; ]' i+ I1 D
调查研究是做决策、指导工作的一种常用手段,调查研究的生命在于掌握实情,听到实话。但现在,基层逐渐琢磨出应付调研组的“技巧”来,即主要领导在高速路口笑脸相迎,在调研组下榻的宾馆高高挂上“热烈欢迎某某一行”的标语,然后就是座谈会、汇报会、欢迎宴会等轮番上场。最后,调研组搜集了厚厚一摞各部门的汇报材料带回去,并依此撰写出厚厚一本的调研报告。
: W1 } N$ `6 O9 e7 Y. f' @ Q5 G) q* `
一个县的主要负责人坦言,曾遇到过一两个比较认真的调研组,专门是冲着了解问题来的,比如拆迁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比较敏感,又多是共性问题,因此说多了不好,加上当地老百姓对拆迁也有不少意见,因此县里千方百计阻止调研组与群众接触。同时,县里把座谈会的时间拖得长长的,让他们没有机会与群众接触。为了防止调研组晚上突然袭击,就使劲劝他们喝酒,“喝多了,自然就不好意思再去与群众聊天了”。
$ ?5 `; V( E9 x3 T# v. i( K- Y& U7 w+ Q" m
“来的都是客,好吃好招待,加上好话顺耳,因此调研组基本上都是满意而归,汇报者的话风与调研者的文风也就达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平衡。”不少基层干部这样说。
( G5 r$ N5 F" }# X
8 ^1 b2 E% P- }! z8 M; z% o7 @
) w, ^& _9 M( @& p& T& p
8 s, R J/ m0 T/ A3 K) {" e& x心态二:真话最危险,虚话最安全& ?, M5 B) s( S g
2 \ T7 M) W+ r) J' M: d2 z“说真话,谁那么傻,真话最危险,虚话才最安全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机关”说出了自己的“说话心态”。这名“老机关”曾经多次列席市里的会议,据他观察,在集体研究干部事项或做某项决策时,基本上是谁分管谁说话,不分管的领导干部很少开口,或者说一些不疼不痒的虚话。“谁要是多提问题,谁就容易被理解为与分管领导过不去,都是局中人,今天讨论你分管的事,明天讨论我分管的事,大家都落得个顺水人情。”
4 x3 e' n& |, w) `" r& H- g( D! s( q% K K; B
另一名当过县长的领导干部也以自己的经历佐证了“老机关”的说法。他说,在一把手民主意识不强、作风武断的班子里,要说真话还真有一些危险性,有时候不得不说一些违心话。比如,在做集体决策时,有的事项自己本意上是反对的,但开会时,如果自己投了反对票,一把手肯定会知道,就容易被扣上闹不团结的帽子。因此,为了保护自己,每次投票决定事项时,自己都把划好的票故意不折叠,让主要领导看到自己投的是赞成票。“在这种氛围中,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很难真实起来,相反空话、虚话倒是很有市场。”
* g) d" r" m! i5 N; T* a: K2 ?- q$ r5 f' S8 r9 N: N5 C
- y4 I; Y' C) t' c, T* R& ~- }" l* d$ S, S* n# g( d$ G' {/ C
心态三:写作班子是一种待遇, Q$ p i, F. P+ V2 `& g
1 w# [+ g( f" ]- w# Z$ B, v“现在一些领导干部都舒服到家了,只要在公开场合,无论是作报告还是作个简单发言,都需要秘书班子把讲话稿写好,这些领导干部非但不认为自己的文风有什么问题,相反还认为这是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政治待遇,即讲话稿有班子来操刀。”一名在机关做了10多年秘书的基层领导干部这样说。
4 Q/ N- f7 l. v
; B. ]1 m" { d. T这名干部还说,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开会多、讲话多、应酬多,因此很难集中精力去研究问题,更没有时间去研究讲话稿,一般都是自己大致说出个主要想法,然后由秘书班子去查资料、找依据,最后形成一个讲话稿。领导往往只在开会前才匆匆看一遍,然后就上台去讲。“这些由秘书代笔,自己没有很好消化的讲话,其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有时领导干部匆忙中把页码放错了,竟也将错就错地念下来,闹出了不少笑话。”
~ A4 T& \/ M9 A3 g! |) q/ j2 [+ A2 R& K7 R6 @& ~3 E
不少基层干部认为,一些重要的会议报告需要专门的写作班子来起草,这无可厚非。但一般的会议讲话或主持会议的开场白都让秘书来代劳,这一方面反映了少数领导干部的“官老爷”做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少数领导干部本领缺失——不看稿子就说不出话,不拿稿子就心发慌。
" v$ A) G# o# |1 K
( U, w J- ]9 Z' L8 l
8 [3 A, W: i0 k) j7 ^# { M' p# I5 [- f" j' e) X8 U
心态四:场面“普通话”,场下“私房话”
, O6 g3 z% s7 g' f8 n6 y4 Z( [3 V+ e1 L# l- U% U a8 i2 \. S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说话人格分裂”现象:台上说话一本正经,冠冕堂皇;台下,特别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满嘴都是俏皮话、“私房话”,热衷于传播黄段子、荤段子,甚至讽刺、挖苦的段子。这样的领导干部是典型的“两面人”。' e; p9 l0 I- Z, |7 j+ M' P! y
5 D5 I+ b. H9 N4 w8 q9 S
长期在这两种语境中穿梭,其文风就缺少灵魂,给群众的感觉是,他们的讲话像是在逢场作戏,没有魅力和说服力。当遇到一些重大事件、需要做群众思想工作时,这些领导干部就傻了眼,再多的道理群众都难以听进去。因为很难辨别他说的究竟是真话,还是假话。
" @5 g0 k- f! [/ t) `3 k' G5 \' f: Y9 ~' O. \
这里不是说领导干部都要板起面孔来说话,而是说,领导干部台上与台下说话都要有一个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语境,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不断释放出清新感、真实感和正义感。
/ Q: \3 D% n& V" {8 }, J# u* {! g- N
# H/ X0 {6 e8 K$ @" _' W8 D
" U7 `( X" ^ u) I# E2 C2 L# P( d6 G3 e& C* z' m j/ }9 C
心态五:“大道理”能唬人
# G( ]9 ~' T: X. L
) G. n# H, l% e" M% w& R: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