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公文,是党政机关公文的一种,是纪检监察工作中所直接运用的、具有一定特殊要求的文字工具。具有政治性强、业务性强、逻辑性强、精确性强的特点。 % M" ^/ y, P$ D/ R
+ Z& E B( p: ^0 z9 m% I
第一节 纪检监察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3 X% L. i$ z; o; C) m
/ ~+ N$ c! v( s& ]$ ~+ e! F
根据纪检监察公文的特点,纪检监察公文的写作必须符合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8 m2 s$ h, Q& l& w" N
一、纪检监察公文的内容要真实、准确
$ Y* L4 K* z- ^. D 纪检监察公文是一种十分严肃的文件,有的具有法律、政策效力,因此,必须行文准确、内容翔实、语言精炼,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敷衍,要真实、准确。
' L# o0 h- [7 ?: r$ n1 |* E2 q9 R" B 二、纪检监察公文的选材要恰当 - O4 e9 ~& s, j( b
形成和写好纪检监察公文,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来恰当地选择公文形式,而且要根据各类公文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材料。
2 S& \$ `# h& k% _2 d0 c# m 选择材料,除了掌握好内容要真实、准确外,还必须注意其现实性和代表性。 $ [+ K: k4 M$ ^- ~- p6 m8 }
现实性: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现实性很强的工作,它要立足于长久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0 ~: ]+ t0 @! b k
代表性:任何文章写的内容都应有代表性,才有意义。纪检监察公文的代表性不仅有典型的现实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纪检监察工作特性。
! R9 V7 K' U, P* J1 j; D. f) Y- q# q 三、纪检监察公文的结构
# ^9 s4 V: C7 v ㈠结构要求。
3 Z+ A7 z# c. h0 F* E( u 公文的作者必须根据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把一系统材料分别主次轻重,进行恰当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使公文内容完整地成为一体,以充分、准确地将内容反映出来,这就是安排结构。
# B4 N* o9 I( M* T8 _: z, K" G! i 1、条理清楚。公文要表达和说明什么,是赞成还是反对;哪些问题已澄清,其经过怎样,后果、危害及影响如何;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正在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待于解决,等等,不但内容要充实、简洁,而且要表达清楚。
1 k& q) g9 O2 G% E 2、结构严谨。要紧紧围绕中心所表述问题,理清逻辑线索,根据层次,搞清内在联系。 3 [9 @0 Z. N2 i
3、格式完整。每一件公文都应有完整的格式。包括题目、编号、主报单位、抄送单位、分发单位、署名日期、密级、印发份数等,都应按要求准确标明。 ( q* t# |7 }* T1 V9 t
㈡结构安排。
4 U8 P$ R! \9 o" T7 g; P% k0 f 1、结构安排,预先设计。结构是表达公文内容的基本框架, 在写作之前应先设计好公文的结构。构思公文的结构,关键是要有全局观念,根据公文的具体内容和对象,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层次,形成写作提纲,其中包括文章的层次、论点、论据、段落、写法。对公文怎样开头,段落怎样过渡、照应,怎样收尾,全文共要说明几个问题等都应有一个通盘设想,然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进行写作。
. O& c( u n6 C7 w 2、开门见山,首尾照应。纪检监察公文应开门见山直接摆明要说明的情况和要议论的问题,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使阅者脑子里先得到一个总体概念,引起注意。公文的结尾要与开头相照应,有头、有尾、有躯干,不能有头无尾,也不能虎头蛇尾。 9 T) X7 o/ I# U' k" ?2 w
3、前后呼应,上下衔接。纪检监察公文所叙述的事情脉络要清晰,前因后果,交代明白。前面提的,后面要有印证;后面讲的,前面要有铺叙。公文论述问题,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或由叙述转为议论,由议论转为叙述,一般都应有过渡,安排自然,衔接巧妙,以求公文脉络畅通,溶为一体。即使是很短的公文也应注意。 ' i0 ~, @' ~$ s5 }8 T
4、量体裁衣,详略得当。纪检监察公文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安排,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应视问题的大小,该多则多,该少则少,精细适当,详略得当。 ; t0 _$ W! B7 P/ R; z1 a: G; X
㈢结构形式。 2 D9 g7 p6 I% q2 E6 h
纪检监察公文的结构形式比较多,一般采用以下三种: % x9 R% R: |( X! x* e
1、横式结构。
' E' K6 {3 _' \! o n 横式结构是把公文所要反映内容的基本情况或是几个突出问题并列排放,分头叙述,有利于突出主要情况和主要问题,便于把问题和情况阐述清楚。横式结构所并列的内容,可按问题的性质,也可按空间位置或其他特征来排列,主要问题可以采用大、小标题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别的办法标示,运用这种横式结构的纪检监察公文,一般先以几句精炼的词句开头,再用几句简要的话结尾,中间是正文。这种结构形式,一般用于撰写决定、通报、指示、通知等类公文。 8 f+ W7 Q4 Z. W# o0 j3 \
2、纵式结构。纵式结构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先后次序或演进层次叙述问题或事件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多用于调查报告、案件调查、典型案件剖析等公文。 ! o* D1 p" j3 E
3、纵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是兼有以上两种结构特点的一种写法。一般是用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公文。含有各种问题性质不同的案件的调查报告,可用横式结构阐述不同性质的问题,而纵式结构则用于叙述同类性质问题的每一个事件。这种形式结构优点是眉目清楚、重点突出。
$ o3 {+ ^( J+ [3 m: ^7 ]6 ]9 h 四、纪检监察公文的语言 : I% J' C$ `& W" X
在纪检监察公文中语言使用得准确与否,不是一般的知识水平问题,而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准确地反映情况,能否正确地执行党规党法和党纪的大问题。因此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是写好纪检监察公文的一条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要求。 4 }. n$ k- N% W- s: J& k
㈠准确。纪检监察公文要准确地伎用语言文字。
8 X# ~8 F: i) S& X 1、要明确所用词汇的确切含意,区别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对词的表达程度、使用范围等要正确掌握。 1 @2 N3 Q% x& T4 ~
2、要注意掌握用词的程度分寸,尤其是对一些副词、判断词要正确使用。 , w: ?0 |8 U9 Y; p; e: j: H" s0 ^/ |
3、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分清词的褒、贬及中性的性质。
$ H2 B* m9 m7 |3 T5 s% V ㈡简洁。纪检监察公文的内容要简洁,语言也要简洁,不拖泥带水。 ! Z" r; M. E9 o# _# g" I% w+ f
㈢朴实。要用准确、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去表达丰富的内容。 - d2 y$ f/ w6 G5 e: p4 U
㈣规范。语言要规范化,要用标准的现代汉语,不生造词汇,不乱用简称,也不能用不规范的繁体字或简化字,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使用口语或方言。
1 u5 c: X4 q; [ 五、纪检监察公文的表达方式 ) T. A0 ?# G! R7 a! p
常用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三种: ( c# l6 D/ _& n% }" Y
㈠记叙。纪检监察公文中对某一情况及问题的调查报告,对某一案件的调查报告,在通报或决定中对某一事件的叙述等,都要采用这一手法。记叙必须注意这样两点: 4 Q4 z, U/ m# r0 L2 n- t
1、真实、准确。 1 w! W: {5 L, C/ r4 e
2、不记流水帐。
& M: f! X2 H- b! i ㈡议论。纪检监察公文的议论,是指对某一事情、某一问题的客观判断、评价和准确的分析说理。这是纪检监察公文中所普遍采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必须掌握好这样三点: 3 t- h1 G; ?' H/ }2 d
1、论点准确。把握住问题的核心,用正确的观点有的放矢地论述,是论点准确的两个重要方面。 : R% g7 o& ~# v$ ~: ]# R
2、论述充分。就是要用充分的事实和道理来说明论点,做到有理有据。
# {( C2 B% n' V. C# d 3、逻辑严密。首先要构思严谨,其次还要行文严密。有了精细准确的构思,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后才能取得正确的结论。如果立论正确、但论述的方式不正确,那么结论也不会正确;如果立论和论述方式都正确,但逻辑不严密,漏洞百出,那么得出的结论也会受影响。因此逻辑严密,判断正确才可能有保证。 ; p2 y: C2 {2 b
㈢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在记叙中议论,在议论中记叙。既可以从事实的真实客观记叙中来阐明观点和作出结论,也可以在阐明观点、得出结论之后再用事实来加以论证。 9 q: ^4 ?! j# ~& K: o* m; _: g% w* Z' q
在运用夹叙夹议方法写作纪检监察公文时,一定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两者不能互相矛盾。 4 j. f5 q7 \3 S
六、纪检监察公文专用名称 + ]# l% v' G& G/ u+ L* g {& F( ~
纪检监察公文要反映各类问题、各种情况,需要使用许多专用名称。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e' \5 k$ r( \& I1 y: E ㈠对于某些领导人的称呼要准确。
6 C3 L, K( N. T% Q) w* _* Y ㈡译名要统一。
; T2 u0 ~- d* \* t- e* ?. g7 L ㈢全称与简称。某些名称在公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如果名称太长或太繁锁,可以注明后使用简称,简称要按习惯用法写。
# P' x: {4 y7 v2 D8 x ? ㈣注意不要使用一些方言及个别难懂的术语。 7 g& g7 j& p0 M0 G
七、纪检监察公文数字用法 3 {% t: O# S3 Q0 Q2 Q" Q/ y- `& d
㈠使用统一。数字有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等几种。不同的数字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不能随便使用。
' L! G" u8 |) z% J9 ^7 n 1、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表示的范围。 - T" C7 M H( A2 u. }1 P- P# }
⑴表示数量、长度、高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各种计量的数字,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表示,但其中如果在数字很少,全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写成为“三千”、“二百”;表示若干万、若干亿的整数,可以用“万”、“亿”为单位和阿拉伯数字并用,如“100,000”可以改为“10万”,“12,500,000,000”可以改为“125亿”,但“45,600万”不能写为“4亿5,600万”。 ! V7 u1 ]6 K! e, e: z+ J
⑵表示日期。如“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应改为“1999年8月28日”。
, R4 N' A2 h5 {/ ~$ ~ ⑶表示编号。如“通纪字第十二号”,应改为“通纪字第12号”。
. |: Y/ M; j5 s" g+ q# [2 o ⑷表示百分数。如“百分之三十”,应改为“30%”。
8 C) ~ |: w- M3 N2 g! O 2、必须用汉字数字表示的范围。 1 @/ D) Z* u7 ^# Q6 H) F
⑴名称中的数词,除了人名、地名、书名、机关名称等专用名词中的数词不能改动以外,普通名词中的数词也不要改。 ' W8 F' U% I7 J. [
⑵词汇和成语中的数词。 . {& ]0 v5 b2 U* \$ g
⑶分数。如“四分之三”;不要改成“4分之3”
' e3 A- E) \5 f ⑷概数。如“三四个”,不能改用“34个”。
! U' V2 c! ]# B7 L. Q# m 3、引用法规中的章、节、条、款、项、目的时候,按照原法规中所用的数字,原来用汉字的,就用汉字;原来用阿拉伯数码的,就用阿拉伯数码。 H O5 S# [/ P
4、个位数字,往往语言化成分很大,和多位数字在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一起出现,为了一致和容易比较,应改用阿拉伯数码。 * h0 l5 n, [' Z! i
㈡含义明确。表示增加意思时,包括原数在内的,应在“提高”、“增加”、“上升”、“增长”、“扩大”等词之后带有“到、至、为”等字;不包括原数的,应在“提高”、“增加”、“上升”、“增长”、“扩大”等词之后带“了”字。
0 V0 i5 x8 O9 v. E7 q* j2 x2 E$ ] ㈢词语准确。如“不是”、“不满”、“不到”、“小于”、“少于”和“大于”、“多于”、“超过”等,是与数字密切相关的,使用时应和数字的合意相符合。4 `+ \; u! B2 }( v' I, O
㈣概括性数字应与各部分数字相符。纪检监察公文中总的数字,应与所概括的各部分数字相符合,总数应是各部分数字之和。 3 P+ j/ D7 ^" q- E0 O
+ v' p% {! [! R 第二节 通报 1 m% X g. }, F4 S: r" ?
) s& p& N8 x- n& R" D/ n+ g! c
纪检监察机关常用的公文种类有:决议、决定、指示、规定、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意见、批复、会议纪要、函等,每种公文都有自己的写作要求,现仅以“通报”为例加以闸述。
0 w, m+ X Y* I: H 一、什么是通报 1 Z6 }5 o! s, V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说:“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纪检监察机关的通报,是纪检监察机关表彰先进、剖析案件、发布信息而面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一种周知性公文。 5 W! P( Q6 r. G' y
二、通报的种类
% E1 }; v6 N+ r' |9 k9 y2 K8 c, T 通报由于性质、内容、制作单位、发布层次等区别,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 ~) w1 [1 v# c* N3 I8 l 按性质分: , I& b- P, v: w# [
综合性通报,是带有情况综合和分析性质,就某些地区或部门,一些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所进行的综合分析,进而提出某些评价、分析、措施、意见或建议。如:《全国治理公路“三乱”情况的通报》。 2 Q! j4 u$ A* G/ C
专题性通报,是专门针对某一地区或部门、某一问题或倾向提出分析、判断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或建议。如:《关于××地区清理超标小汽车情况的通报》。
' ?* q; I, @ r; ]' l+ ~ 按公文机关分: + ~" c$ @9 E' j( H/ a O' c
联合通报,是指几个互不隶属的单位.就某一问题共同发出通报。如:《监察部、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工商局关于……的通报》。 . U; `! A+ [& D1 D' b
单发通报,是指由一个单位独立制作并发出的通报。 5 E1 u) ~* {% {
按发布层次分:
+ u9 n2 ~2 y/ W0 n 直发通报,是指制作通报单位独立制作并直接向有关单位发出的通报。 ( z8 _. P! C1 Q* B! x1 ^! u
转发通报,是指上级单位转发下级单位,或是转发平级其他单位通报的一种通报。6 @+ M5 p# P d# p% ~7 Y. g
按通报内容分: 5 Z5 v, t6 j4 m0 S' b( M
信息情况交流通报,是对一个时期工作回顾后作出的.目的在于向有关单位告知重要的情况、动向和信息。
1 ]+ I$ {) |& q 表彰通报,是对先进人物、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加以总结,在一定范围内表扬并号召学习与借鉴。 2 k6 o. V9 p! \* l+ G
案件通报.是围绕所查处的典型案件剖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的通报、
% F/ K/ b6 }* D 三、通报的写法
0 c% M0 ?4 J& v7 C+ a a+ i 纪检监察机关,经常就一些重大问题或典型案件发出通报、有的通报还要公开发表,影响很大。
; @7 P1 r" X/ \- b 从实际工作来看,纪检监察机关的通报可分为两大类型:
( E: @5 m! J* r6 v 一类是选择纪检监察机关所查处的典型案件,深刻剖析其原因、危害和经验教训,以对广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进行党风廉政教育; 9 f# g/ R3 h2 g' p& j- C
一类是表彰作风正、勤政廉政、敢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的先进人物和党风廉政建设、反fubai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3 U! @7 Y: u( O, {
这两类通报以第一类所常见,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普遍使用的通报形式。
9 x* P# h* l9 z- b. X3 T x0 J8 C8 h 1、标题的写法
. U6 k# K( W; A. m% e/ T 通报的标题,是通报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浓缩,不仅要准确、鲜明、还要有很强的启示力和吸引力,通报的标题能否达到这一要求.对通报写作质量和通报教育、警示作用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通报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7 d* e5 y: a- D& G6 K' w1 E
简短扼要。标题不能太长,要用精练的文字,概括出通报的主题.揭示出通报所代表的组织对某一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3 Z8 ], b0 m2 e1 S4 { 鲜明生动。标题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既有鲜明的观点和态度。又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既要有准确突出的主题,又要有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哲理。
$ L; C e( h4 V0 |/ n& U0 O 2.开头的写法
0 ~" X: Y# G; r2 _. Z5 A! F: C0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