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知识
4 u, r9 N' g, W' c( j" ~3 ]; t, m( t5 a2 V# c& h& ^
(一)怎样看待领导讲话稿?8 r' w$ w: S9 D# H% Z' T! z9 a
$ V6 {7 x5 R! U
领导讲话稿,是指以个人名义代表组织发表的书面材料,是处理公务活动的一种组织行为。这个定义,是我参考有关书籍和文章后的理解,不是权威说法,大家也可以谈自己的想法。
. m6 A/ q7 ?2 f5 t5 F/ _! k
7 w+ L8 M; J, A3 I5 U$ E 无论怎么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领导讲话稿的三个特征:一是以领导名义发表;二是代表组织行使职权的行为;三是处理公务活动的行为。
; T6 X1 |6 ] E. ^/ \2 j! W$ V" |& M9 I% M' D' `
围绕这三个特征,要确立三个观念:
8 J' Q7 b! h1 Y2 {
: |3 c( S- D+ `# G* } 第一,领导讲话稿姓“公”、不姓“私”。领导同志发表讲话稿是基于公权力的一种组织行为,不是个人的事情。秘书人员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与写自己的文章区别开来,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要有理论和文件依据,要符合实际情况,要体现领导同志的思想和意图。7 J3 b* i6 o' W$ e
1 e4 N+ ?$ L( k6 c 第二,领导同志发表讲话稿是在行使“话语权”。一个人担任领导职务以后,就成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引人关注。领导同志发表的讲话稿不一定是文件,却往往是文件的解释,政策的宣传,也是工作的部署。由此,可以得出一个领导讲话稿的概念,领导发表讲话稿就是在行使一种权利,即“话语权”。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帮助领导同志起草文稿也是在间接的行使“话语权”,具体讲叫“参谋权”。因为写进文稿的内容,如果领导同志没有否定,征求意见时别人也没有反对,就变成了组织决定。1 L. j* U5 e) g% P" l5 _1 V
0 Y# C0 p# r$ j m6 i1 S! u 第三,机关工作人员要树立“以文立身”的思想。机关工作需要大量的文字来体现。很多领导同志感叹,机关的人不少,但能动笔的人不多。我个人认为,“笔杆子”是机关最稀缺的人才资源之一,能协助领导行使“话语权”的笔杆子是机关最可贵的人才资源之一。现在,机关干部素质越来越高,有培养潜力的人很多,在座的同志都很优秀。省委组织部和省直工委举办这个培训班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前进,为省直机关培养更多的“笔杆子”。如果每个人都能拿起笔为领导搞好服务,机关的素质和能力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5 M; h, Q! `( ]3 R3 I0 m
3 W% _( t8 Q3 b k" J j (二)领导讲话稿的内在要求。
5 @' P3 \" x( I( ]$ ^$ ]/ C
, R. A F6 ^# Z1 `3 s+ S 领导讲话稿最重要的使命是解决问题。这一本质,要求讲话稿在内容上必须达到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X+ J( y4 h; B% W
, p6 m% u# @% j: w6 M 一是思想性。指讲话稿内容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使参加会议的同志听了以后,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在观念上有新的发展,达到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的目的,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0 |: U3 d' i }( {- J0 Q: c
9 Z0 m* B p% Q. H6 a
二是针对性。指讲话稿内容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和经验,客观实在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真正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 w$ l* d9 d. l: W7 `3 E
- [/ L/ M+ \3 u3 v& l
三是指导性。指讲话稿内容要为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措施,使大家清楚地知道前进的方向和工作的路数。
" k! K6 I( q( z5 d# F! H2 W2 I Q) r6 K0 Z3 a' d; z, F
四是政策性。指讲话稿内容要把上级领导同志的讲话稿精神和上级组织的文件学通弄懂、学精吃透,并善于在结合上下功夫,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提出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切合自身实际的政策措施,为具体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 E. u' m4 Y" M6 S; _# A: z" p
" F' c' q" u% t: z 五是可操作性。指讲话稿内容要有明确具体、便于执行的要求,使大家知道该办什么、该怎么办、该办到什么程度,让讲话稿精神真正落实下去。
/ O& J! G9 m/ T( W, |9 t. [
6 @ A- `; v( l h& c+ M: ]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在要求,是从内容上评价和判断一篇讲话稿质量高低的参照尺度,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0 E5 `# m( k4 W H% x: `
3 o# `/ I' n7 N1 J& M (三)领导讲话稿的行文规范。
" M* }4 E! @- S2 E8 d6 j8 K l" L2 b
; b% U/ Q* |+ O8 ] y+ W+ b 作为一种常见的、严肃的文体,领导讲话稿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力求完美,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合乎规范,不能有丝毫马虎,不能出现文字表述上的“技术错误”。0 G2 h# l4 U, [
9 n( G$ T5 d8 _* i i1 B, ]5 k! ~8 t
一是主旨明确。领导讲话稿一定要有明确的主题。稿子的思想观点、引用素材、内容表述都要为主题服务,不能背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也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r/ b7 Q! ]* J
; l! W. e0 k0 S, {9 ~& M. k4 | 二是结构严谨。任何一篇领导讲话稿都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相互承接、相互呼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层层递进、渐次展开。在谋篇布局的时候,先后顺序如何安排、重点内容如何突出,都要精心设计。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最常见的逻辑结构:首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深刻认识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增强责任;其次,根据上级组织的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明确总的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再次,围绕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明确组织保障和落实措施,建立可行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细分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 f" W+ u3 m% M+ j; d
" d- s4 T1 N7 z" c9 ^" S% Z 三是格式规范。领导讲话稿具有特定的文体范式,这是在长期的机关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既是内容表述的需要,也是形式完美的需要。从标题、导语、正文到结尾,都要严格规范,不要随意省略,也不要随意变通。
. W! A; f- V) R( N; y$ f! M r: H; |1 H0 U- _4 }% t
四是语言准确。领导讲话稿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转化为执行者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白纸黑字,难以否认,必须在准确性上狠下功夫,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言而可行,不能有差错,不能随意乱说。这也要求我们文稿起草人员,从开始起草到文稿出手,都要养成良好的锻词炼句习惯,一句话、一句话地写到位、抠准确,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用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删掉废话,保留精华。我曾见过有的人写的稿子,被领导同志戏称为“每句话都有问题”,出现这样情况,还是因为行文的语言习惯不好,锻词炼句功夫下得不够。
7 P$ L! E. |/ S$ {/ D) X4 i- ?; ~5 B6 K3 w" X* w2 n7 D
二、起草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素养
f; X* y% J' T: x; b% Z2 g) W3 f1 d, ~
文章写得好不好,当然要看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但从根本上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实践经验和敬业精神。简而言之,就是素养决定质量。这里,我谈四个方面的体会。% `' P; F4 ^$ i9 s8 F5 k8 W7 M1 v
% i- `. Z. B! G/ B) S! e2 G+ ` (一)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0 z) }, G: T4 l* J) R1 j
2 R9 T( V# f* G 公文是公共政策的文字化,也是公共管理依据和体现,根本目的是要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每一篇公文的起草都需要丰富的、宽广的专业知识。领导讲话稿更是知识含量非常高的“作品”。在这一点,写稿子首先是要写知识。我体会,刚参加工作时,对写文章的技巧知之甚少,之所以常常有机会参加文稿起草,主要还在于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我总结,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要成为社会的“杂家”、机关的“专家”和写作的“行家”。 X+ t+ a8 a3 O, o1 J! q
- I. e8 @2 t8 z" P& |7 ~3 \8 _ 一是成为社会的“杂家”,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一方面,看懂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稿引用的概念、术语,准确地理解文件精神、把握领导意图;另一方面,了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大致的了解,努力知道怎样把文件精神与实际相结合起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m V, V# S+ X0 x
9 F& u. {2 B/ ^7 r6 G, H. c1 _- ^6 b
二是成为机关的“专家”,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备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每一个机关干部要常常问自己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你在哪一个方面懂得比别人更多、做得比别人更好?”如果没有,赶紧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一个突破口,花大时间、下苦功夫去培养和形成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使这项能力在机关具有相对优势;如果有,还要锲而不舍地追求和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使这项能力在机关取得更加明显的优势。这样以后,领导同志在着手某一项工作、起草某一个稿子时,自然会首先想到你,放心让你做。这就是你在机关立足立身、顺利成长的核心能力。- ^. u h* _5 `' O# o& {6 n
5 e+ U; c/ [7 L; [7 z+ a
三是成为写作的“行家”,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从本质上讲,写文章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我们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写领导讲话稿的特殊要求,了解各种文体的思维特点、格式规范和行文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两个关键环节:归纳总结,加工提炼。归纳总结就是要善于对实践过程进行抽象思维,抓住最本质的特点,写出文章的亮点;加工提炼就是要善于对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加工,反复提炼,把精华的东西展示清楚,表现出来。1 n: F* }+ x9 o) s$ }2 v: w
; l0 V. W+ t N/ e% l4 A+ O( Q
(二)生活体会和工作经验。
7 t7 H+ }; j% Y! O) f# ?7 ~& g7 V; O- |0 g( n/ [. N2 O+ O, ~* \
写好文章的素养大量来自于生活。清朝钱泳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朝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没有丰富的生活体会和工作经验,写出来的文章特别是领导讲话稿,自己都会感到心中没底。
' Y6 ?, ]; E; K4 a, D& s2 U* n: q: @! g. y, z% }
一是要增强自己的学习力。我在这里讲的学习力,主要是指总结经验、提升自己,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读书识字。因为,对于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在学校里就完成了,现在需要的是岗位学习、终身学习。管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经验曲线”,又称为“学习曲线”,是指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的工作过程也是学习过程,从事这项工作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总结的教训越深刻,工作起来就会轻车熟路,比新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有明显的优势。大家要善于运用“经验曲线”原理为自己积累优势。在这里,我还向大家推荐两句话,第一句:美国企业家杰克•韦尔奇说,“你可以选择拒绝学习,但是你的竞争对手不会。”机关工作其实也是一种竞争,是知识素质和学习能力的竞争。学校刚毕业时,每个人的知识差不多,但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显现出差别。因为有的人仅限于原来的书本知识,有的人却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第二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通过教育的普及,绝大多数人识字已经不成问题,但会不会真正的学习特别是对新知识新观点的学习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央号召大家要做学习型干部,我理解,名符其实的学习型干部,不仅要坚持学习,而且要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学习。4 f8 u* B( M4 ?0 _
9 W" L' Y; f& z% z9 }2 x3 m6 k1 \
二是要培养自己的实践力。学习是一种能力,实践更是一种能力。机关干部不是学校老师,不是理论研究者,学习和实践都非常重要。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为启化之源。毛主席说,“调查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是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要解决问题。领导讲话稿的任务是指导实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有的人文笔非常好,公文写不好,领导讲话稿写不好,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他们缺乏在机关工作岗位上的实践,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仅有调查没有研究也是不够的。毛主席还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前一句话知道的人很多,后一句知道的人不多。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不仅要把实际情况是什么搞清楚,而且要把应该怎么办搞清楚。总之,调查研究不仅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同样是文稿起草人员的一项基本功。
: N- c" O/ U7 T/ F0 C/ h
4 u, `7 _) ^5 Z8 \+ \ N; r% W 三是要提高自己的加工力。写文章特别是写领导讲话稿,是对理论认识和实际情况的加工过程。起草人员的大脑就是一个综合“加工厂”。我们每一个参加领导讲话稿起草的同志,都要学会发挥综合“加工厂”作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我们省直机关的同志来说,理论上、政策上的原创权在中央,在省委、省政府,我们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精神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把功夫下在结合上,在结合上出创新成果。0 o0 q8 ^6 P+ L* F! f
Z, N w7 W# M. O& g4 h3 u2 [ 以上学习、实践、思考三个方面,构成了积累生活体会和工作经验的整体,我们都要努力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此外,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每个人在工作实践中能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每个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习惯,我们起草领导讲话稿也要有相应的独立思考能力。否则,稿子由谁去讲、文章由谁去写都一样,千篇一律,没有灵性。
! N0 W9 j" n) R% i0 S/ K( _ j) ^% {8 Q" B Q+ W' r. U
(三)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 u$ \4 F) Y0 w% D4 q9 D! Q
5 L$ S5 \1 Q* ~8 r8 s) G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决定着文章的境界。在这方面,我主要有四点体会:# e; }: _. O m+ j
0 E* K# _6 n+ o, x1 }) a/ f6 A
第一,“文章为思想而写。”三国时曹植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宋朝周敦颐说,“文以载道。”写文学作品,不一定要有实用,但写公文一定要讲究实用。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领导干部的思想观点、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都要通过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否则没有办法传播和执行。* |. g; r0 e+ v9 W+ N! g9 x# A
& C1 z6 q$ B4 A o6 U$ W; ~
第二,为文第一要激动。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感动就是用心去写。时下流行“感动”这个词,这个词之所以流行,就是大家感到心与心之间要贴近,要交融。毛主席说,“写文章是专为影响别人的。”文章有“心”,自己先用心,才能感动别人的心。有的人写文章要讲灵感,我体会所谓灵感,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为自己所写的东西而激动,激动可以激发灵感。当然,我还体会,写领导讲话稿是命题作文、是限时作文、是替别人作文,有灵感要写,没有灵感也要写,自己一定要端正态度;同时,写领导讲话稿也是一种“良心活”,只要领导善待你、鼓舞你,再苦再累,你也会心甘情愿、加班加点地写。
5 H- M+ z; ?) |3 h0 G) {9 n2 P3 Y0 f0 K% g1 ~
第三,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作文先做人,文品是人品的重要表现。有的人文章境界很高,这同他的思想品格高尚是紧密相联的。正所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我们想写好领导讲话稿,就要经常从国家和民族的全局和战略考虑问题、总结过去、谋划未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大气。" y) J1 G+ ?, X$ ?2 Y: i
6 o* _, ]# P6 {* s. O% G4 I' R 第四,文风看作风。从文章的内容往往可以看出你的调查研究是否扎实。毛主席是最注重文风的人,他在《反对党八股》中说,“要使革命精神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的文风。”枯燥、冗长的文章是很乏味的。给大家讲一个朱元璋和茹太素的故事: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书皇帝,朱元璋叫人读到6370字,仍然没有进入正题,一生气,就叫人把他打了一顿板子。打完板子还要接着听。听到16500字时,才进入正题。朱元璋认为,茹太素建议的五件事情,有四件可取。17000字的奏章,只需要500字即可。之后,朱元璋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成诏书,颁令天下,狠刹繁冗之文风。我们要记住,废话写得太多,是会被打板子的。$ t7 h# ~' {9 |
( V. C& ~0 L7 u; p. z1 ^ ~ (四)认知高度和审美能力。0 ^# e/ F" B L' F
( k- F5 k1 v, D t6 K 写好文章,要能够看懂好文章,多读好文章,有一定的认知高度和审美能力。高度决定视野。站得高,眼界才会宽;看得懂好的东西,自己才知道差距在哪里。这里,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文章的精、气、神,这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文章的高度和美感。2 Y1 H D) Y* d+ d
! k- G9 D/ v4 d3 I6 J7 [ 精:文章的意境。近代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经历了这三种境界的人,写出的东西就会意境深远,引人入胜。
+ F9 I- e8 }6 ^0 N: w; d# o# O2 `# ~ `
气:文章的气势、结构和语言流畅。让我们学习一篇范文——《江泽民建党80周年讲话(导语)》:“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也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追求进步的人们一道,瞻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光明前景。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五十几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五十多年、拥有六千四百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回顾党和人民在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党和人民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这篇讲话稿,一开场,同全国人民、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过去、展望前景,接下来用两个八十年的沧桑巨变,鲜明对比了中国共产党产生前后的国家民族境遇,让历史告诉未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民族的前景会更加光辉灿烂。讲话高屋建瓴,气势宏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鼓舞。这样的稿子,普通人是写不出来的。百人学道,十人悟道,一人行道。学写稿子的人很多,写到这样的境界,惟有“笔杆子”中的国手。$ \4 K/ a. H2 g: W0 c
$ _" ?" d V1 `+ c% M3 B% Q1 D
神:文章的文采、文眼、警句和得体的修饰手法。我们再学习一篇范文——《毛泽东•长征》:“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这段话算上标点符号只有439字,文中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警句、名句层出不穷,结构紧凑。一次又一次追问,一层递一层纵论,高潮迭起,文采飞扬,大气派、大感情、大手笔,堪称千古绝唱。
0 a$ h0 Y' D Z* H. i: a* |+ T
. X& e6 j. m4 b 三、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技巧0 |8 {+ g$ T. b m' f3 q( n
. Y0 x+ B% d3 d! T
(一)写前“三问”。
8 C# b2 P z7 O* h1 }" M% ^- y/ _8 t! d. X4 S4 d( G2 @
写稿子前,有三个问题要自己:一问写这篇稿子有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二问要用什么素材,表现什么内容?三问属于什么文体,应该突出什么特点?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了,写起来心中就有底。
- w- U1 A+ k/ J( I' L6 K" Q) `
; `" Q3 |9 t3 S4 T3 F3 c: T (二)形式严谨:模仿是最近的一条路。
: @- j0 ~$ [3 q0 ?3 ]/ l2 K5 r2 C4 f7 m* g- S9 v/ n
文体的形式是基本不变的。学写文章,模仿是最近的一条路。先有模仿,后有创造。机关工作人员,要做工作的有心人,系统地收集、占有以往出现过的文体,当前具有权威性影响的文体,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范文。需要写什么样文章、需要写什么方面的文章,先找出范文来研究,反复阅读、反复揣摩,从中借“气”,以便最快地知道写成什么样子才能过关。善于模仿,可以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别人的思想高度。你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你系统地用心读过的书有几本?你读一篇文章花得最长的时间有多久?读得越精,学得越深,模仿能力越强。当然,模仿主要限于形式,不是单纯地做“文抄公”,而要善于做有创造性的“拿来主义”者。具体文字表述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写出新思想新内容。, A7 w8 `. {4 `
J1 c9 J- g7 ^" h8 I- H% h
(三)内容创新:内容决定文章的核心价值。$ [; a( i e @- V1 D
1 ~ r+ m9 }# Z ^8 ~5 J 文章是研究出来的,尤其是领导讲话稿。陈云说,“要用90%以上的时间作调查工作,最后讨论决定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做到了这一点,写起文章来一定游刃有余。研究的目的在于理清思路,明确措施。措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必须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经得起历史检验。
/ G8 I$ ?7 x! A+ [, P }2 G" z) l3 f
(四)话语体系。- V5 x' V. ~& L& y2 `& `6 X
. n7 i# H6 A5 X4 c9 J! ^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话语体系。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用政治话语体系;在学术界讨论问题,要用学术话语体系;与普通群众打交道,要用百姓话语体系。起草领导讲话稿,在语言表述上,一是要注意专业术语的科学性、准确性,不能误用、错用,不懂的东西要查资料,或者向专家请教。二是要注意文章的表现力。表现力是文章的魅力所在。要用读者、听众明白易懂的语言,采用他们习惯的表述方式,把问题讲清楚、说明白,最好能写得明白如话。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云里雾里。三是要注意感染力。适当地用一些适宜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四是要注意文字干净。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如果领导说你写的东西语言干净,你要记住,这是最高的评价。
! e+ c& d* u& d2 {! s# g: P X7 L% w2 q1 L
(五)为文“出处”。. ^& k( u1 E' s9 u0 k' x- G5 y. ^& @
3 @/ Z* h/ I) ]
写文章要有依据。写领导讲话稿更是如此,引话、用典都要务求准确。在一定的范围内,上级领导的讲话稿就是要广泛传播,指导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知识产权”,你可以“大胆”地抄。在不少场合,不抄还过不了关。抄关键的话,抄准确的话,抄经典名言和权威话语,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抄也是加工转化的过程,有时候可以抄原文,有时候要抄“意思”,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情况,换成自己的话。当然,不能抄得一成不变,否则会把稿子写成上级领导讲话稿的“双胞胎弟弟”。& O) L' N: ~) G! C9 f. ]: G
3 p/ W7 p) z7 D# c! b- b- t
(六)修改完善。3 I" q$ K. h: g" t8 q8 z
0 `7 {: }$ n' x8 w+ z6 H& l. s$ H5 o) ?9 T- s
4 E- j% m% K) s% i1 {作者:刘奇凡 来源:http://blog.sinacaiyescaiyescaiy ... 546b0d01009cnf.html% E$ K/ X P2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