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秘书们最感羡慕的是,领导什么都懂,检查工作时指什么看什么,看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像什么,不得不令人佩服。他们何以懂得那么多,难道真的有什么秘诀吗?真的是什么高人吗?关键在于他们坚持给实践当徒弟,请学生当先生,喜欢超前动手,还不忘事后总结。- V7 ^5 e* e D7 g
" G0 e+ U# |7 A2 ?/ u) x+ L
秘书们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不知天高地厚,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干得了,甚至给个百把万人的县长当当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一进入工作岗位,就有点傻眼,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记得有一次去纺织厂检查工作,人家汇报生产进度如何如何好,一天生产棉布多少多少万“米”,而我们一位秘书记录下来并且写在报告里的,却是生产多少多少万“里”。“米”和“里”虽然都是长度单位,但用在棉布生产上并且混为一谈,实在是贻笑大方!; \$ ?* N. _2 \! [5 A; s4 z
% T3 k! q: |0 g# i s% W7 r0 U) Q. k 所以秘书们最感羡慕的,是领导什么都懂,检查工作时指什么看什么,看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像什么,不得不令人佩服。有的领导同志从车间走一趟,看看现场管理,问问生产流程,察看察看设备,听听发动机声音,再到成品仓库巡视巡视,最后调阅一下财务报表,就对这个厂的供产销情况和资金的循环周转,摸得一清二楚。不仅让我们这些秘书们增长了见识,就连厂长和工程师也都连称“内行、内行”!
3 v6 W" U& Y* P3 v1 i2 v# d4 F. B
8 w" S" M Q. ~# }4 u8 s3 h- l Q 他们何以懂得那么多,难道真的有什么秘诀吗?真的是什么高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B& a% k+ K/ L# q; D- ^, s2 l
——他们给实践当徒弟。有的领导同志在车间当过工人,车、钳、刨都会。有的下过矿井,开过风钻,当过矿长。有的当过技术员,跑过供销,抓过生产。有的当过生产队会计、生产队长和公社主任。
: C' m B( j* e# |4 o0 B( i 大家都还记得那个《天方夜谭》的故事:海底下有个瓶子,瓶子里有个魔鬼。一个渔夫把瓶子打上来,扳开塞子,于是魔鬼变成一缕青烟冒出来,要吞掉渔夫。然后渔夫又骗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去,赶紧塞住瓶子,再把它扔回大海。
' ^9 M. o! @0 P' Q8 q% A# w" s3 P5 r& A5 L7 ]! F7 I F
这个故事现在有了“新编”(《哲理故事三百篇》之四),请让我来演义一下。1 a% k- w) r! A `) y
+ [9 c3 B- z9 T' ?
渔夫说:“这么小小的瓶子,怎么能装下你这么大的个子呀?肯定是撒谎!”
4 n- x; ]! G3 ~( x, }4 o' }( }/ |% _* K6 p, r
魔鬼说:“我现在没工夫和你磨嘴皮子,我饿了500年,把你吞下去就行了。”
p; s e: E% t% ]/ M2 i. V5 i$ M+ y! f( i5 Y" ^
渔夫说:“你还是先缩回到瓶子里让我看看吧,谁知道你是不是真的饿了500年呢?”
, n& |) v, z. z4 e7 }9 [# G0 B! X, C* H& x0 {* x# k- n3 G2 ?: E7 L
魔鬼哈哈大笑说:“小子,我不会上当的,《天方夜谭》早就把这老掉牙的故事说过了,你还想骗我,再把我扔回海里去?没门!”% M3 y. m; S' g; G$ C8 X
( o! T, y; }- ~3 V" H 渔夫故作惊讶地说:“什么?你连《天方夜谭》都看过啦?那么苏格拉底的哲学著作读过没有呢?”
; Y' C6 `* W. L* g- _ ]
8 R5 W* S% ]4 O N* U 魔鬼不屑地说:“我在海底下待了500年,什么书没读过?还苏格拉底呢!”( {6 F3 o4 ~( t% ?
6 r0 i$ \& f/ P z
渔夫进一步问:“那么中国的‘四书’、‘五经’你也读过啦?”
$ ]0 B5 H: L! Z- V6 f. x1 J8 x! e
, w# T9 P4 O: x c8 L “读过,”魔鬼说,“什么孔子、孟子的,都装在我的肚子里啦!”: k/ ]7 S% j3 h
6 _1 c$ b" E3 |4 t 渔夫趁热打铁:“我敢打赌,《红楼梦》原稿你肯定没看过,那可是稀世珍宝呢!”
8 Y! M$ Q( F6 r+ \1 R4 i4 h
# l1 M" m8 Q* p& A1 J# I 魔鬼一听,“耶”了一声,拍着胸脯说:“你太小看人了,我正是《红楼梦》原稿的收藏人,稿子还放在瓶子里呢,我这就拿来给你看看,一定叫你输个明白!”1 b% B+ g# I; u% k2 b. v: y
, L% Y2 u% f/ y" | 于是,魔鬼又化作一缕青烟缩回瓶子去了,渔夫毫不迟疑地把瓶子塞紧,高高兴兴地把它扔回海里去了。魔鬼由于犯了相同的错误,估计还得在海底待上500年。
' t5 {' d& [, S+ n/ Q/ a4 w
' e2 F2 Z( P# o 当然,这种事情不会在聪明人身上,更不会在聪明的领导人身上重演。; @: N3 c' T# b
& o+ z U8 W, [2 x$ O4 W ——他们十分好学。领导同志一般都不放过任何一个信手学习的机会,并且做到不耻下问,哪怕只是“一字师”。有一次在偶然情况下,有位领导同志无意中脱口而出,把“栉”(zhì)字读成了“节”(jié)字,事后想起,顿觉汗颜,马上亲笔写了封信,向当事人作了纠正,并致以歉意。而当事人还是他的下级,至少相差几个级别。
' v6 h' ]; c* n. L
( ]4 _% s& M& ], f0 k 还有一次,一位相当重要的领导干部听见我们在谈论“空梅”问题,因为他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所以张口就问:“什么是空梅呀?”我们的一位领导同志立即作了回答。听完以后,那位领导干部高兴地点点头,还赞许地看看我们,虚心之情溢于言表。而他的领导级别,还要比我们的那位领导同志显要得多!
2 z$ k7 g2 D n7 }- C, S3 t: z- p0 @; @
当然,我们接触到的领导同志也不是万能的,自然不是样样精通,更不是生而知之。他们也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也有显得窘迫的时候。我们就亲眼见过,有时因为情况了解不透,有的人被问得无言以对,有的说得言不及义,有的兜圈子说问题被主持会议的人制止。此所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实践无止境,学问大无边啊!人焉,神焉?神也就是不断聪明的人而已!文/ 方兆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