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言辄酬数百, 责其指归, 或无要会。邺下谚云“: 博士买驴, 书券三纸, 未有驴字。”———《颜氏家训•勉学第八》隋朝有一个叫颜之推的文人, 著有一部《颜氏家训》。书里有一段话, 意思是说, 人家问他一句话, 他就回答一百句, 但还未抓住要领, 因而在邺下( 地名) 有句谚语说“: 博士要买一头驴, 契约写了三张纸, 其中还没有‘ 驴’字。”' a% c2 }, p$ ^3 k: t& y5 R% H
) P2 q6 T- G+ Z! K8 Z5 ]4 h后来, 人们形容写文章文词繁冗或讲话不得要领, 就说“ 三纸无驴”或“ 博士买驴”。《颜氏家训》中的这段话, 无疑是对古代公文写作弊端的深刻揭露和犀利批判。然而, 颜之推的批评虽然过去了一千多年, 但在今天的公文写作中, 繁复冗长的毛病依然存在。本来用几百字就可阐述清楚的却硬要拉成数千字。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
7 N! P% P$ r# o. H! m: V
& m. G) ? O" A, O一是离题太远。公文开头, 一般应当开门见山, 直接进入主题; 不能东拉西扯, 拐弯抹角, 言不及义。主观上想要形象生动, 吸引读者; 结果却离题万里, 言不及义。
8 {" g* P+ \ ~( L& Y/ b2 M
7 b) E: V; c- {) K- l" g, e$ i二是套话过多。开头尽是“ 标准话”“、万能语”, 有些人还喜欢一开头就引上几句与主题毫不相关的诗词警句或领导讲话, 这种装点门面的话用得太滥, 使人一看就倒胃口。. S' W \( H* ^+ s5 ]! O( k% S
% P5 d% s2 o" D' ]! P6 Z
三是空话连篇。一提笔就从大原则说起,或从国际写到国内, 从中央写到地方; 或写这个领导怎么说, 那个领导如何讲等等。这些话虽然没有离题太远, 但也浪费了读者的时间。4 W4 i- R7 s( h$ ?
8 Y# f2 X6 h P) X8 U; E5 Z$ |
四是照抄照转。对中央的方针、上级的指示、领导的讲话, 从文件到文件, 从概念到概念, 从字句到字句, 津津乐道于编排一二三四、甲乙丙丁, 热衷于搞一些没有实际操作性的空头文件。
2 ]/ O5 T4 H1 ]
7 `; ?9 ^ y4 }五是结尾啰嗦。主要是该止不止, 啰哩啰嗦, 拖泥带水, 画蛇添足。有的话本已讲完, 但还不忘加上几句“ 我单位的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 但也有不足之处, 希望批评指正”等等,好像不这样写, 人家就会说他不谦虚。有的写到结尾, 还要加几句豪言壮语或口号式的东
" Z2 \( n N" m* O% R( k+ I. F+ \; Q3 v5 c0 ]( L
西,实在令人生厌。
! s- T0 u0 b! p. c! N
' n; p# A* m6 S4 k' C- ]0 c0 F公文的“ 长空风”不仅严重制约了各类文种的规范写作, 使有些公文变形走样, 而且败坏了机关作风, 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必须制止。□眭达明# c- |! ]# j*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