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办公室干部2025年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
2025年上半年,在县委办公室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始终以“服务县委决策、服务基层发展、服务群众需求”为根本遵循,立足文秘岗位职能,紧扣“三服务”职责定位,在综合协调、文稿起草、督查落实、信息报送等工作中深耕细作、锤炼本领。半年来,共参与起草县委全会报告、县政府工作报告、重要会议讲话等各类综合材料47篇,协调组织全县性会议活动23场次,编报《XX工作动态》《督查专报》等内部刊物18期,跟踪督办县委主要领导批示件56件,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以“学思践悟”强根基,在思想淬炼中把准政治方向
文秘工作是县委的“喉舌”和“智囊”,政治站位高低直接关系材料质量和决策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我坚持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每日晨读半小时”“每周专题研讨”“每月跟进中央省市重要文件”等方式,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公厅(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结合办公室“每周一学”“每月一测”机制,累计撰写学习笔记2万余字、心得体会6篇。特别是在参与起草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案时,我主动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论述,结合我县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要求有机融合,方案中提出的“建立‘领导领学+专家辅学+基层研学’三级学习机制”“开展‘政策大宣讲、矛盾大排查、难题大化解’实践活动”等举措,被县委主要领导评价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落地抓手”。
思想上的清醒源于持续的自我加压。针对文秘工作“出思路、谋全局”的特点,我注重从“被动完成任务”向“主动思考谋划”转变。例如,在筹备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前,我主动收集近三年全县经济指标数据,对比周边县市发展态势,梳理出“工业主导产业升级缓慢”“农产品附加值低”“文旅融合度不足”三大短板,并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提出“在材料中增加‘特色农业产业链培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两个专题板块”的建议,被分管副主任采纳。最终会议材料中既有宏观政策解读,又有微观案例支撑,既讲清了“为什么干”,又明确了“怎么干”,得到参会干部的普遍认可。
二、以“精益求精”磨精品,在文字关口中彰显责任担当
文秘工作的核心是“以文辅政”,一篇高质量的文稿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思想的凝结、政策的集成。今年以来,我全程参与县委全会、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招商引资誓师大会等12场重要会议的材料起草,从初稿到定稿平均修改次数达8次以上,“字斟句酌、反复打磨”成为工作常态。
在起草《中共XX县委2025年工作要点》时,我坚持“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外情”原则:一方面,逐字研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梳理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10个关键词;另一方面,利用周末时间深入12个乡镇(街道)调研,与村支书、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收集到“农村道路硬化最后一公里”“园区企业用工难”“小微企业融资贵”等23条基层诉求;同时,参考借鉴了浙江安吉“千万工程”、江苏昆山“产业集群”等先进地区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将工作要点细化为“实施‘产业提质’工程、推进‘城乡融合’行动、深化‘民生改善’计划”三大板块,每个板块下设置具体量化指标,如“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完成10个老旧小区改造”等,让文件既体现上级要求,又贴合XX实际,成为指导全年工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除了综合材料,信息报送也是文秘工作的“晴雨表”。上半年,我坚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建立“重点领域信息库”,围绕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社会治理等领域,每周筛选3-5条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在跟进XX新能源项目落地过程中,我了解到企业因用地指标问题面临停工风险,立即协调自然资源局核实情况,撰写《关于新能源项目用地保障存在问题的专报》,提出“盘活闲置工业用地”“向上级争取专项指标”两条建议,被县委主要领导批示后,仅用7个工作日就解决了用地难题,项目得以顺利推进。据统计,上半年我编报的《XX镇“庭院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XX社区“红色物业”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等信息被《XX日报》、市政府门户网站采纳8篇,其中《关于农村留守老人就医难问题的调研与建议》被纳入县委常委会议题,推动了全县“农村幸福院+村卫生室”共建模式试点工作。
三、以“闭环管理”抓落实,在督查问效中强化担当作为
督查是推动决策落地的“利器”,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今年以来,我负责县委主要领导批示件督办工作,始终坚持“即接即办、限时反馈、全程跟踪”原则,建立“台账管理+动态销号+回访问效”机制,确保每项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在督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时,我接到群众反映“XX乡3个村自来水管道老化、供水不稳定”的问题后,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发现该项目因施工方资金链断裂已停工2个月。我立即协调水利局、乡村振兴局召开专题推进会,督促施工方制定复工方案,同时向县财政申请应急资金200万元,推动项目在15天内恢复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我连续3周利用傍晚时间实地走访施工现场,核对管材规格、检测水质标准,最终该工程提前10天完工,惠及群众2800余人。事后,一位老大娘拉着我的手说:“现在拧开水龙头,水又清又稳,娃子们在外打工也放心了。”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督查工作不仅是“催进度”,更是“解民忧”,每一次督办都是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创新督查方式,联合纪委监委、行政审批局开展“企业评部门”专项行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收集企业诉求42条,梳理出“政策宣传不到位”“审批环节繁琐”“执法检查过多”等问题11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立“问题清单—责任单位—整改时限”三张清单,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截至6月底,11类问题已整改完成9类,剩余2类(“跨部门审批协同不足”“惠企政策兑现流程复杂”)已列入下半年重点督办事项。相关经验被《XX督查》杂志刊发,成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四、以“严细深实”强作风,在自我革新中提升能力素养
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半年来,我始终以“严谨细致、雷厉风行、廉洁自律”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三个细节”:一是“文电运转无差错”,严格执行收发文登记制度,上半年共处理收文320件、发文180件,实现“零延误、零错漏”;二是“会务服务零疏漏”,从会议通知、材料装袋到座位安排、设备调试,每个环节都反复核对,确保“零失误”,特别是在承办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时,我提前3天驻点筹备,梳理出“路线规划、点位解说、应急方案”等12项注意事项,现场会期间各项环节衔接顺畅,得到市领导“组织严密、亮点突出”的好评;三是“保密意识不含糊”,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对涉密文件实行“专人管理、专柜存放、专车传递”,从未发生失泄密事件。
同时,我注重向身边同事学习,主动向分管副主任请教材料起草技巧,跟随督查科同事参与一线督办,在交流中积累经验。例如,在起草《关于推进“党建+网格”治理的实施意见》时,我向组织部的同事学习网格化管理相关政策,向政法委的同事了解基层治理痛点,最终文件中提出的“建立‘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接单、部门办单’服务模式”等举措,被县委政法委列为年度重点改革任务。
半年来的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县委办公室的岗位既是“服务岗”,更是“责任岗”;文秘工作既是“笔杆子”,更是“枪杆子”。每一次材料的起草,都是对政策的深度解读;每一次会议的筹备,都是对全局的整体把握;每一次督查的推进,都是对初心的生动诠释。回顾上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对新政策、新理论的钻研还不够深入,文稿的思想性和前瞻性有待加强;二是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掌握还不够全面,个别材料的针对性还需提升;三是在督查创新方面探索不够,破解难题的办法还不够多。下半年,我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理论学习,每周至少研读1篇中央省市重要文件,每月撰写1篇高质量调研文章,努力成为“政策通”“活字典”;二是扎根基层一线,每月至少用3天时间到乡镇、村(社区)调研,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听真话、察实情,让文稿更“接地气”、督查更“有底气”;三是强化创新突破,针对督查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探索“四不两直”突击查、“回头看”跟踪查等新方式,推动督查从“督进度”向“督实效”转变。作为一名县委办公室干部,今后我将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服务大局中锤炼本领,在实干奉献中实现价值,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