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县财政局党支部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会前,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章节,结合近期参与的乡村振兴调研、重点项目资金调度等工作,反复思考“财政部门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下面,我结合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谈三点认识,与大家共勉。一、从“根”上铸魂,在“学深悟透”中把准财政工作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财政工作的首位,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去年以来,我们通过“第一议题”制度系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财政部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具体部署。但学习不能停留在“读文件、记要点”,更要结合本县实际“找落点”。比如,今年初我老秘网县遭遇罕见春旱,12个乡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2万亩,部分山区村饮水安全出现临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迅速启动应急财政保障机制:一方面,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5%,统筹调度资金800万元用于抗旱保苗和临时送水;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200万元,专门用于修复受损水利设施。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财政工作的“政治属性”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急难险重”面前的责任担当,体现在“每一笔资金都关乎群众冷暖”的民生情怀。最近,我在支部联系的预算科调研时发现,个别年轻干部在编制年初预算时,更关注“指标完成率”,对“资金使用绩效”研究不够。这反映出我们在学习中还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对此,我建议支委会接下来开展“政策大讲堂”活动,每月由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领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重要论述”开展专题授课,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到县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走革命路·算好民生账”主题党日,把“两个维护”落实到每一张报表、每一笔拨款中。二、从“实”处发力,在“知行合一”中扛起财政服务发展重任财政工作的核心是“聚财、用财、理财”,而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民”。当前,我老秘网县正处于“产业转型突破期”和“民生提质关键期”,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年度目标的58%,但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占比达65%,刚性支出压力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一)聚焦“以政领财”,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今年县委、县政府把“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头号工程”,计划年内引进3家光伏组件企业,总投资超10亿元。为保障项目落地,我们预算科牵头组建了“项目资金服务专班”,提前梳理园区土地收储、厂房建设、配套设施等8类支出需求,联合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开展“资金需求预评估”,目前已争取专项债额度5000万元,统筹存量资金2000万元,确保项目9月底前开工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机关第二党支部的党员主动请缨,利用周末时间到园区实地勘查,加班加点完善资金测算表,这种“党员在前、攻坚在先”的作风,就是我们践行“以政领财”的最好注脚。(二)聚焦“为民理财”,在民生福祉中传递温度。今年我们将“民生支出占比不低于68%”作为硬指标,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扩面”,将城乡低保标准再提高5%,惠及全县1.2万困难群众;二是“提质”,投入1800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2.0版”,除了免费午餐,还增加了课后服务补贴和校车运营补助;三是“兜底”,针对我老秘网县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1%的现状,筹措资金2500万元,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月135元提高到150元。上周,我带队到青河镇调研,一位82岁的独居老人拉着我的手说:“现在每月领的钱多了,买药、买菜不用再跟孩子开口了。”这句话让我眼眶发热——财政资金虽然有限,但只要用在群众心坎上,就能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三)聚焦“守正创新”,在深化改革中激发活力。面对财政收支“紧平衡”常态,必须打破“等靠要”思维,用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今年我们重点推进两项改革:一方面,全面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2.0版”,将全县126个预算单位的资金审批流程从“线下跑”变为“线上办”,审批时限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上半年已通过系统完成支付1.2万笔,涉及资金28亿元,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另一方面,探索“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中,通过“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方式吸引社会资本1.1亿元,既减轻了财政当期压力,又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这些改革举措,既是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践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生动实践。三、从“严”上要求,在“锤炼作风”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财政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财政部门掌握着“钱袋子”,是不廉洁易发多发的领域,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以“严”的基调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铁军。(一)在“学”中强根基。支部每月固定3天为“学习日”,除了学习党的理论,还要组织“财政业务大练兵”,重点围绕新《政府会计准则》、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等内容开展案例教学。今年上半年,我们通过“以老带新”方式,让3名新入职干部参与预算编制全过程,其中1人在全市财政系统业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这说明“学习型机关”建设初见成效。但我也要提醒大家: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增长才干”,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主动到预算编制、资金监管一线锻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二)在“管”中守底线。今年3月,我们在内部审计中发现某乡镇存在“虚列项目套取资金”问题,涉及金额12万元。尽管问题及时整改,但也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修订了《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将“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流程细化为“动议-调研-论证-集体决策-公示”5个环节,要求所有超过50万元的资金支出必须经党组会集体研究,并在政务公开栏公示7天。同时,机关纪委每月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重点关注项目评审、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已开展廉政谈话16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3份,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三)在“干”中树形象。支部党员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个乡镇财政所,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调研;业务骨干组建“惠企政策宣讲团”,深入工业园区开展“一对一”辅导;青年党员成立“民生资金督查队”,对低保、养老金等发放情况进行随机抽查。今年6月,青年党员小李在抽查中发现某村存在“重复发放危房改造补贴”问题,及时上报后挽回损失8万元,这种“较真碰硬”的作风,就是我们财政干部应有的样子。同志们,财政工作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系着“民生小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做“懂政策、精业务”的“行家里手”,更要做“讲政治、守初心”的“忠诚卫士”。希望大家以此次学习研讨会为契机,在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心有信仰,行有方向;肩有责任,事有分量。”让我们携手并肩,以更实的作风、更优的成绩,为我老秘网县“建设XX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贡献财政力量!谢谢大家!
页:
[1]